野木瓜
Stauntonia chinensis DC.
Stauntonia chinensis DC. Syst.Nat. 1:514. 1818.
木质藤本。茎绿色,具线纹,老茎皮厚,粗糙,浅灰褐色,纵裂。掌状复叶有小叶5—7片;叶柄长7—10cm;小叶叶片革质,长圆形、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5—9(—11)cm,宽1.5-4cm,基部钝、圆或楔形,边缘稍反卷,先端渐尖或尾尖,中脉在叶片上面凹入,侧脉和网脉两面均明显凸起。花雌雄同株,通常3—4朵组成伞房状的总状花序;花序梗纤细,基部为鳞片状苞片所包托;花梗长2—3cm;苞片和小苞片线状披针形,长1.5—1.8cm,宿存;雄花:萼片外面淡黄色或乳白色,内面紫红色,外轮萼片披针形,长1.5—1.8cm,宽约6mm,内轮条状披针形,长1.6mm,宽约3mm;蜜腺状花瓣6枚,舌状,长约1.5mm,顶端呈紫红色;雄蕊花丝合生成管状,长约4mm,花药长约3.5mm,药隔突出所成的尖角状附属体与花药近等长;退化雌蕊小,钻形;雌花:外轮3枚萼片披针形,长2.2—2.5cm,宽约6mm,内轮3枚萼片与雄花的内轮萼片相似;蜜腺状花瓣与雄花的相似;退化雄蕊钻形,长不及1mm;心皮卵状棒形,柱头头状,偏斜。果长圆体形,长约7-10cm,直径3—5cm。种子近三角形,长约1cm,压扁,种皮深褐色至淡黑色。花期:3—4月;果期:6—10月。
产地:七娘山、南澳(王国栋78047)、葵涌、坪山、梅沙尖(《深圳植物志》采集队013253)、沙头角(陈景方等2333)。生于山地疏林或密林中。海拔200—680m。
分布: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广东、香港、澳门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和云南。
用途:全株药用,民间记载有舒筋活络、镇痛排脓、解热利尿、通经导湿的作用,可用于治腋部生痈、膀胱炎、风湿骨痛、跌打损伤、水肿脚气等。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《深圳植物志》第1卷 2页
6941
6941
图 371 野木瓜 Stauntonia chinensis
6941
图 371 野木瓜 Stauntonia chinensis
1. 分枝的一段,示叶和花序;2. 花;3. 雄花的外轮萼片;4. 雄花的内轮萼片;5. 雄蕊的花丝合生成管;6. 果。(林漫华绘)
1. 分枝的一段,示叶和花序;2. 花;3. 雄花的外轮萼片;4. 雄花的内轮萼片;5. 雄蕊的花丝合生成管;6. 果。(林漫华绘)
版权所有 © 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 粤ICP备09129350号-9      
地址:深圳市罗湖区仙湖路160号 咨询电话:(0755)2573 8430 Email:fsz@iplant.cn